Connect with us

NFT

高性能跨鏈「新公鏈」AELF 該如何突圍?

aelf 啟動了為期 3 個月的主網換 Token 活動,並計劃累計最高空投獎勵 2,700 萬枚 ELF,掀起了一波關注熱潮。這半個多月以來,aelf 的二級市場價格也隨著項目進展的加速推進應聲而起,表現亮眼。

發表於

日期:

近來非以太坊的智能合約公鏈也逐步成為熱點,市場資金的關注和湧入,也讓這些新興的競爭公鏈迎來了全新的敘事方式和估值空間,成為行業接下來發展中不可回避的關鍵藍海賽道。

高性能成為「新公鏈」的核心競爭力

在眾多新公鏈中值得關注的是, Solana 與以太坊和非以太坊等智能合約公鏈的核心區別在於,它的可擴展性和交易處理效率高得離譜——400 毫秒出塊時間和 5 萬 TPS。

這提供了它相比以太坊完全不同的計算和性能上的改進,為開發者和市場描繪出可以實現一系列獨特的用例,也因此在 DeFi 應用、NFT、GameFi 等 DApps 上走出了與以太坊幾乎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

可以說 Solana 和 Fantom 等成功先例已使得高性能成為 DeFi 應用、NFT、GameFi 等 DApps 發展的必要性。

aelf 自立項之初便以商業化的視角來設計公鏈架構,時至今日,無論是整個網路的架構設計,還是已知的 TPS 數據,aelf 都直擊著以太坊的痛點。

尤其是性能這塊,相比於 Solana 等主打高性能優勢的競爭公鏈而言也不遑多讓,相比於以太坊,實測數據顯示則更是數量級的跨越(具體數據可見實測技術文章《性能對比 | aelf 智能合約運行環境性能是 EVM 的 1,000 倍》):

  • LoopDivAdd10M:EVM 耗時為 aelf 的 169 倍,差兩個數量級;
  • LoopExpNop1M:EVM 耗時為 aelf 的 1,223 倍,差三個數量級;

同時 aelf 還採用了更高效的 AEDPoS 共識機制以確保高頻穩定地生成區塊,從而有效提高出塊效率。且和 Solana 的並行化交易處理引擎(parallelized transaction processing engine)類似,aelf 的多級側鏈設計不僅多條鏈可以並行執行,鏈內的多個交易也可以並行執行,進一步提升了 aelf 的擴展力。

除此之外,aelf 在性能上彌補以太坊短處、比肩 Solana 等高性能之外,相比 Solana 等競爭公鏈還有一個最大的先發競爭優勢——不同於 Solana 完全與以太坊不同的底層架構的陌生性和上手門檻,aelf 針對性推出了對開發者友好的「aelf Enterprise」的底層區塊鏈開發框架。就像兼容 EVM 的 BSC 一樣,在生態啟動早期為開發者提供盡可能便利的進入通道,尤其是提供相對友好的開發者學習和遷移成本,促進了後續生態平移承接存量開發資源,較快實現崛起。

aelf 的該框架也有相似的定位,它相當於 aelf 區塊鏈精簡之後的一個通用區塊鏈開發模版,包括共識機制、通訊協議、智能合約等模塊,完全免費且開源。開發者可以借助 「aelf Enterprise」 迅速搭建一條完整的區塊鏈系統,便捷地接入 aelf 生態圈,對於開發者來說操作簡單且功能全面,大大降低了學習成本和時間成本。這樣基於完備且低門檻的 aelf 底層基礎設施,開發者可以以極低的學習成本創建 aelf 側鏈並開發豐富的 DApps,從而形成百花齊放的 aelf 生態,實現 aelf 生態價值。

aelf 能否把握跨鏈賽道的確定性?

伴隨著 Solana、Terra 和 Fantom 等「新公鏈」的崛起,尤其是各自 DeFi 應用等 DApp 生態的完善,優質資產的跨鏈需求也開始凸顯:一方面,這些「新公鏈」自身對於鏈上原生優質資產的需求在明顯擴張。

以 Solana 為例,穩定幣 USDC 流通量現已突破 290 億,而它在非以太坊區塊鏈上的份額已經增至總流通量的近10%,其中 Solana USDC 的成長速度最快,最近在短短一週內,Solana USDC 流通量就從 10 億增至 20 億。

而除了原生的 USDC 外,像原以太坊鏈上的 USDT、USDC 等穩定幣或其他加密資產(以封裝的 BTC、ETH 為主流需求)在各自 DeFi 生態中的需求也在凸顯,這就直接促使了跨鏈需求的上漲。

另一方面,伴隨著 Solana、Terra 等生態愈發自成體系,其原生 Token SOL 和 LUNA 也成為越來越多場景可以組合使用的「新生優質資產」——譬如最近流動性質押服務商 Lido 就對 Solana、Terra 推出的 stSOL、bETH 等服務。

因此,這雙向的跨鏈需求都越發強烈,並且隨著對應競爭「新公鏈」市場體量的成長而呈現指數級擴張,跨鏈成為大剛需,賽道或迎來價值重估。

其實市場也是最能提前感知行業需求變化的。

最近 Cosmos 等傳統跨鏈項目開始再度受到資金關注,甚至於 cBridge(CELR)等跨鏈跨層項目的二級市場大熱,就是跨鏈賽道價值重估進程中的「春江水暖鴨先知」。

1、cBridge

基於流動性池的 cBridge 這些目前大熱的跨鏈跨層方案,本質上算是比特幣閃電網路那樣的狀態通道方案,主要是實現鏈與鏈之間的同一帳戶所有者的狀態同步,擴展能力依然有限,而且無法避免中心化的對應風險。

2、Pokaldot

目前 Pokaldot 似乎則在插槽拍賣的進程前不斷徘徊,有限的插槽數量導致的競爭成本,及相對割裂獨立平行鏈生態,讓其至今仍未形成足夠的網路效應,這也是進一步制約其壯大的關鍵攔路虎。

3、Cosmos

而 Cosmos 雖然終於在 Terra 等子生態的帶領下開始逐步形成網路效應,但仍無法避免通病:單個爆款應用即可能導致整條鏈堵塞,導致短時間內鏈上交易費提高數倍,根本原因就在於所有應用和資產都部署在同一條鏈上。相比之下,aelf 則本身就在跨鏈架構上面有用相對獨特的機制設計安排,它是一個基於多級主 – 側鏈體系的多鏈結構網路,提供無限可拓展能力,有效實現資源隔離、「一鏈一場景」。一句話概括就是:一主鏈、多側鏈、多層級。

其中主鏈僅支持共識模塊、經濟系統模塊和跨鏈模塊等系統合約,豐富多樣的場景則部署到側鏈,每條側鏈的場景覆雜度都是 O(1),可將不同場景的 DApp 部署在不同的側鏈上。

基於這樣的設計理念,aelf 實現了資源隔離,一鏈一場景的設計機制可有效避免一條鏈的堵塞影響到其他鏈的正常運行(具體機制特色和技術優勢可閱讀《aelf技術點解讀 | 跨鏈轉帳實現方式》)。

aelf 能否成為「公鏈們的 Layer2」

伴隨著 Optimism 尤其是 Arbitrum 近來的火熱盛況,競爭「新公鏈」們相比 Layer 2 的對比優勢不可避免地被擺到台面上,尤其是在以太坊基於 Layer 2 性能不斷改善的背景下,以太坊自身的生態網路效應則幾乎不可超越。這麽來看,aelf 基於自身的高性能所能帶來的 DeFi、NFT 等用例的全新可能,再結合自身的獨特跨鏈架構,似乎可以為競爭「新公鏈」們提供全新的解決思路:

透過「跨鏈協議+預言機」的組合方式實現同構以及異構跨鏈,構建區塊鏈的聯通網路,在鏈與鏈、鏈與項、項目與項目之間搭建雙向聯通網路。這意味著 aelf 可以借助這些功能成為以太坊、波卡等公鏈的 Layer 2,對難以進一步提升 TPS 的公鏈和其他平台進行擴容,加速其處理效率,並成功成為這些公鏈的結算層之一,甚至可以進一步分流對應區塊鏈網路上所捕獲的價值實現。凡是過往,皆為序章。不同於 2018 年那場聲勢頗大但最終寂寂收場的「公鏈熱」,2021 年以來逐步發酵的以 Solana、Terra、Fantom 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競爭公鏈,無論是在技術架構創新的基本框架層面,還是在 DApp 玩法完善的實際應用層面,都已經完全走出了不一樣的步伐。

這也切實為非以太坊的智能合約公鏈提供了前所未有超越以太坊的可能,但也同樣面臨著跨鏈聯通等難題,而在其中 aelf 等高性能且兼具跨鏈架構的新競爭們,究竟能在其中扮演怎樣的關鍵角色,值得我們持續關注。